导师感悟 | 课程回顾篇
导师感悟
课程回顾篇
沪
遵
遵义送教转眼已经过去三周,群里各个参加培训的老师因为即将到来的开学而又热闹起来。回首三周前的培训,时常还有老师提及那三天两夜其中的精彩。
导师们也陆续留下在遵义送教的感悟,今天小编整理了导师们送教小结中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那些回味,那些幕后,那些惊喜,那些遗憾……或许正因为不完美才是更完美。
01.
山是山,海是海,作精准的送教是此行的宗旨之一,大量的行前调研和磨课过程中,也在历练着每位老师短时间内的课程设计能力。《班主任工作文件夹》是我个人结合工作实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的梳理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作为交流内容已经基本上成型,而本次培训课程时间的减少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减少,课程结构、课程重点等等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做相应的调整。
每一次的交流总会遇到有趣的人、有趣的事,短暂的三天时间来不及收集那些有趣的面孔。遵义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成果有目共睹,老师们的宽容和严谨、热情与好学感染到我们。
——上海商业会计学学校 杨春平
02.
在沙发课堂这个环节,我向现场的德育干部们介绍我们学校的一个德育活动案例,20分钟的时间刚刚好,尽管PPT出现了问题,而我竟然没有一丝紧张、担心,顺利完成叙述,也释怀了半年前那次让我耿耿于怀的高研班现场汇报,为我这半年的成长鼓鼓掌。这次经历让我懂得如何简单明了介绍活动案例,精准的表达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季蓉芳
03.
本次的培训得到沪遵两地的高度重视,人数达200多人,基地采用了导师跟班,讲师“走班”授课的模式。我也是第一次经历这样高强度的培训,能顺利的完成,也体现了导师组多年的默契和应变能力,更是充足准备的体现。培训中沪遵两地班主任在立德树人的理念引领下,以建班育人为内容,采用立体课程,互动形式尽显教育智慧,培训中我们也看到了遵义学员的热情、专注、好学,在培训中的思维碰撞、观点的交融、对教育的思考才是培训中弥足珍贵的,我们的德育实践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和肯定,给到的和得到的都是满满的收获。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宋庆华
04.
一个好的导师团队的形成,需要实战,一个名师的不断成长,也需要实战,这次送教我觉得自己在大培训这个实战上又收获了很多能力,课前热身以前只会自己用,这次可以带70人团队一起用了,现场表演式教学上个月还比较拘谨,这次就收放自如了,以前培训前备课会紧张到底怎么选择讲课内容现在都淡定了,根据实际情况生成课堂的能力越发强了,团队协作中用欣赏和支持开发同伴的能力也学会了,团队一起复盘会碰撞出新思想新做法,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案例督导那半天,我和刘老师是现场表演式的教学,学员们和我们演对手戏,感情生成完全是自然的真实的,我们因为是表演,不怕惹学员们生气,也就放开了演,李老师临时串场都活灵活现,演得老师们受不了了马上互换角色或换人(如果不是表演的假设,老师们会生气的,一生气就听不进了),在一轮轮的对话中,学员们渐渐感受到我们要传递的理念,这比直接将理念搬给学员听有效多了,他们自己感悟到后都要抢话筒发言,所说的正是我们想教的,感觉我们以后这样的案例督导都要设计成脚本式的。
这次送教之后终于体会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指的是什么状态了。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祝纪景
05.
在遵义的每晚都是充实的,我享受着复盘中的思维碰撞,那种一个眼神就心意相通的感觉,让我有种奇特的归属感。抱着笔记本反反复复地磨课,常常到凌晨还在找资料,大概我也是被这群“脑子有病”的小伙伴深深地影响了!在磨课中,自己也对媒介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己的课有了新的想法。
最意外的是春平将小二班的思维导图课交给我,那一晚,我睡了醒、醒了睡,爬起来就把自己想到的内容重新整合,折腾了一晚。然而,第二天,由于断电和课程调整,我需要在15分钟里就把自己准备许久的内容全部讲完。知道安排的那一刻,我内心很恐慌,甚至想过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代我上课。在最后的几分钟的时间里,我说服了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的,你已经准备了这么多,走出这一步吧!”课上的还不错,内心还有些小庆幸,有一种久别重逢的“自信”的感觉,仿佛有能量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徐 青
06.
近距离的看到了这个团队的优秀,理念上的优势,却也乐意为当地的老师量身打造高效的课堂,设计每一个细节,不断的递进,温和的颠覆,没有措手不及,却可以让学员们耳目一新。
感慨最多的是女神的格局,一个引领者,不设框,却可以毫不留情的推翻重建、重建、重建!让我们不断的挖掘推敲,备受折磨之后是无数备选方案的从容和淡定,可以驾驭全部框架,训前的指点、训中的放手和训后反思的不断追问,真的是疯了之后的洒脱……
突发状况让培训增加了难度,同伴们的迅速应对,却没有半点应付,是全程培训最后的亮点,队友们用态度、用实力、用热情再度点燃学员的热情,毋庸置疑,全程完美!
用女神的话来讲,这是一群脑子有病的人,痴痴的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分享着彼此的所得,全然不顾汗水干了又湿,每天只睡四个小时,迟到了给学员发红包,早到了就去教室设计课桌的摆放,一顿饭都能收获别样的笑声和拓展办法,这样的投入也是没谁了。
——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刘秀英
07.
让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到了第一天晚上还要变动课程内容,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吗?原来我们的送教格局是,一个引领者,不设框,第一天下午在“停车场”中了解到了汇总信息:你最需要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送教送别人急需的内容,毕竟时间有限。所以,导师的准备内容要很多,根据所需,可以毫不留情的推翻重建。这也是第一个晚上,原定18:30-20:00的班主任工作坊“自我觉察”和“正面管教”,一直拖堂至20:50,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在回到下榻酒店后,我们还集中探讨、推敲,汇总受训学员所需,安排备选方案、重新设置第二天的框架。训前的指点、训中的放手和训后反思的不断追问等等。大家都像打了鸡血,思维不断的碰撞,得出最佳的教学展示内容。
正是这种理念上的优势,我想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团队的优秀,确实为当地的老师量身打造高效的课堂,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不断的递进和升华,每日每时可以让学员们耳目一新。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 凌 燕
08.
第二次作为课程助理这样的角色参与到送教培训中来,其实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挑战。培训不外乎人员和场地两个因素,但这两个因素在上飞机前都是未知数。最终人数多出近30人,事先的分班必须调整,但场地受限人数不得均衡,各班50左右,有个班达到75人,本来设想的同校来的再通过分班和拓展分组打散,看来很难实施了。
“山海相连”的集体摆字是应对人数激增的无奈之选。人数激增教室受限,本来的分组拓展做不了,但这里室外温度不算高却体感闷热,冒险在没空调的体育馆作业,但人数成了大问题,预设的人和字不配,临时调配,耽搁了时间,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最后一天的断电也很考验我们导师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大家都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各班导师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虽然炎热,但是学员们的热情反而被调动起来,作为总结课程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在学员们的发散性创造下呈现了一幅又一幅的精彩画作。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杨 钧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OurFocus
责任编辑:陈康弘
图文审核:张 勤 杨 钧
欢迎关注“信校飞Young”
长按二维码关注